学科建设

您的当前位置: 体育学院 / 学科建设 / 正文
北京石派白猿通臂拳传承人应邀到院开展学术与技艺交流会
发稿时间:2025-06-17 15:18:37 撰稿人:辜伟 浏览量:

本网讯(图文/辜伟)峨眉山麓,晨钟回荡。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应乐山师范学院峨眉武术文化研究所、川西南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之邀请,北京石派白猿通背拳第七代传人,中国武术七段宋振华大师;峨眉武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超大师;北京石派白猿通背拳第八代传人陈纪元先生,来乐山及峨眉山寻根祭祖。一场承载着数百余年武术源流追溯与文化传承的盛典——“白猿通臂归峨眉:北京石派通臂拳寻根祭祖学术及技术交流会”,在乐山师范学院、峨眉武术联合总会隆重举行。

慎终追远,拳脉相承:庄严肃穆的祭祖仪式

活动在古朴庄重的北京石派白猿通臂拳祭祖仪式中拉开序幕。石派传人身着传统服饰,依循古礼,王超大师代表峨眉武术念祭文,“谨以鲜花素果之仪,恭祭于峨眉武术之祖先……”。于香烟缭绕中虔诚祭拜历代先师。每一式动作,每一次揖拜,都凝聚着对先辈的无限追思与对武学源流的敬畏之心。这场跨越地域的祭奠,不仅是对北京石派白猿通臂拳祖师的缅怀,更是两地通臂拳法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深情见证,象征着古老技艺的薪火相传。

溯本清源,共探真谛:聚焦渊源的学术研讨

祭祖仪式后,“北京石派通臂拳与峨眉白猿通臂拳渊源学术研讨会”成为思想碰撞的焦点。来自京、蜀两地的资深武术家、历史学者及文化研究员展开了深入探讨。研讨聚焦于两大流派的历史脉络、技术体系的异同比较及其与峨眉武术母体的深刻渊源。与会专家引经据典,交流切磋,一致认为北京石派白猿通臂拳与峨眉白猿通臂拳虽历经地域流变,技法风格各具特色,但其核心技理与内在精神仍高度契合,清晰指向共同的古老源头,有力印证了“天下白猿是一家”的武林共识。这场研讨为厘清通臂拳发展脉络、深化武术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撑。

刚柔并济,风采尽显:精湛绝伦的技术盛宴

理论研讨的热度尚未散去,北京石派通臂拳传人们随即带来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技术展示及演练。演练场上,北京石派白猿通臂拳第七代传人宋振华大师气定神凝,将通臂拳“冷弹脆快硬、沉长活柔巧”的独特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见拳出如流星赶月,势若奔雷;臂扫似长鞭破空,柔中寓刚;步法行云流水,闪展腾挪间尽显功力之深厚。刚猛迅疾的发力与圆活绵长的劲路完美交融,生动诠释了通臂拳“放长击远、贯通肩背”的核心理念,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充分展现了这一古老拳种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根深叶茂,薪传不息:共筑武术文化新篇

本次交流盛会,由乐山师范学院峨眉武术文化研究所、川西南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精心筹划,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倾力协办,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寻根祭祖与文化溯源之旅,更搭建了京蜀武术界深度交流、互学互鉴的坚实平台。它深刻昭示:唯有不忘根本,方能行稳致远;唯有开放交流,才能激发活力。当北京石派的通臂劲风跨越千山万水,回响在峨眉灵山之间,不仅是对先辈智慧的最高礼赞,也为新时代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与繁荣注入了澎湃动力。这趟“归家”之旅,必将成为推动通臂拳乃至峨眉武术文化研究走向深入、迈向新高度的里程碑。

Copyright © 2018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联系电话: 0833-2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