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峨嵋武术文化研究所在2005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已开展了五年多的工作,回顾过去,我们做了大量细致、全面且富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首先迅速成立办公室,起动办公。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拟草上、下期工作计划;其次,规划武研所属工作机构,分别开展工作(办公室、技术训练组、资料信息网络组);再次,向学院相关部门申报、领取和安装了办公及科研设备(电话安装、公章刻制、安装校园网、电脑、数码相机、录音笔等);最后,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所长工作职责、副所长工作职责、办公室工作职责、技术训练工作职责、资料信息工作职责),落实研究所科研的相关奖励办法,明确以武研所名义发表论文核心期刊、一般刊物,完成课题(分级别)等的奖励细则,鼓励其他教师从事峨嵋武术相关研究,同样给予奖励。
二.初步形成峨眉武术研究团队。
根据武研所都是体育学院教师兼任相关职务这一特点,并结合体育学院及武研所实际,除了我们原有的5位武术老师以外,广泛吸纳体育学院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参与武研所工作(其中包括新来的研究生张孝禄、周永松、张爱平等),同时根据情况继续聘任校外有志之士参与或外聘峨嵋武术研究学者(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代凌江),壮大研究所队伍,就目前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初步形成一科研团队。
三.积极融入到峨眉武术的各项活动中。
先是请进来,邀请知名教授来我院讲学(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王岗教授、成都武侯区武协主席任丙义);然后是走出去,参加各类峨嵋武术相关学术论坛(2006年在成都雷剑宾馆,由四川民间拳师举办的《峨嵋武术论坛》、2007年才成都温江举办的《四川首届传统武术节》学术论坛、2008年在内江资中举办的《四川首届民间传统擂台赛》座谈),发表意见和建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西部边疆行峨眉站交流、乐山市武协年会、峨嵋武术七雄座谈会、首届峨嵋武术节筹备会、峨眉山市政府及文体局领导关于峨嵋武术的发展讨论会等)。
四.加强科研相关工作,也取得初步成效。
峨嵋武术文化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开展,首先,重点工作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其中包括峨嵋武术的相关书籍(书店购买的、民间拳师的拳谱收集),峨嵋武术代表拳种的图像资料收集(于2006年5月聘请峨嵋武术传承人王超老师到我院体育学院武术专修班传授峨嵋武术拳、邀请峨嵋武术代表人物到我院采集录像视频资料),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收集峨嵋武术电子文档相关资料。其次,是外出考察调研。省外考察主要集中在少林武术和武当武术(2006年对少林武术产业及其发展状况进行考察、2009年对武当武术的现状及举办世界传统武术节的组织能力进行实地考察);省内考察主要在于对峨嵋武术相关拳种的了解,对其代表人物的走访,旨在弄清其代表拳种的历史源流和师承关系(峨嵋武术七雄的走访、武术之乡夹江老拳师拜访、峨嵋武术世纪龙有限公司的调研、资中首届民间传统武术节调研)。另外,我们还于2010年对乐山及峨眉山市的武术产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研、考察。
峨嵋武术文化研究所成立以来的科研成果有:完成了4个峨嵋武术课题(其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1个,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1个,乐山市科技局1个,遗产研究所1个,乐山师范学院教改课题1个);近两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一般刊物10余篇;峨嵋武术节学术论坛发表文章2篇,获2个二等奖;建立峨嵋武术网站。
五.今后工作重点及努力方向
1.扎实、全面、细致做好武研所常规工作(规章制度的详尽化及落实,外出调研考察的成果化,网站建设的质量化等)
2.加强与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彭山旅游局等相关单位与产业的横向合作,争取资金支持。
3.加大代表拳种的成果化收集工作。
峨嵋武术文化研究所
2011-3-6
Copyright © 2018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联系电话: 0833-2276277